關于有機產品,大家常常有很多疑問,
比如:什么是有機?
有機標準是什么?
怎樣才能拿到有機證書?
今天這篇文章就為你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什么是有機食品認證?
有機認證是有機農產品認證的簡稱。有機認證是一些國家和有關國際組織認可并大力推廣的一種農產品認證形式,也是我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的認證形式之一。推行有機產品認證的目的,是推動和加快有機產業的發展,保證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的質量,滿足消費者對有機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減少和防止農藥、化肥等農用化學物質和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持續發展。
什么樣的機構能夠開展有機產品認證?
根據《認證認可條例》、《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經認監委批準的認證機構才能開展有機產品認證。
截止到2023年12月,經批準可以開展有機產品認證的機構有近百家。
農業部的認證機構有中綠華夏,跟其他的認證機構都是一樣的標準,按照國家制定的有機產品標準GB/T19630在認證,中綠華夏是農業部下屬的單位,具有官方背景,流程繁瑣,收費比較高,認證周期也比較長。不同認證機構發放的證書,全部都是認監委可查的。
有機產業認證的流程是什么?
想要獲得有機產品認證,需要由有機產品生產或加工企業或者其認證委托人向具備資質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提出申請,按規定將申請認證的文件,包括有機生產加工基本情況、質量手冊、操作規程和操作記錄等提交給認證機構進行文件審核。
評審合格后,認證機構委派有機產品認證檢查員進行生產基地(養殖場)或加工現場檢查與審核,并形成檢查報告,認證機構根據檢查報告和相關的支持性審核文件作出認證決定、頒發認證證書等過程。
獲得認證后,認證機構還應進行后續的跟蹤管理和市場抽查,以保證生產或加工企業持續符合《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和《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規定要求。進行現場檢查的有機產品認證檢查員應當經過培訓、考試并在中國認證認可協會(CCAA)注冊。
有機認證怎樣收費?有哪些影響因素?
第一因素:操作類型
有機生產中操作類型的不同,現場檢查的時間不同,相對應的收費也有差別。常見的操作類型:種植、加工、養殖(水產、畜禽)、野生采集、食用菌等不同的認證操作類型。你屬于哪種呢?
第二因素:認證規模
認證規模對于種植或野生采集就是認證面積的大小,對于畜禽養殖就是養殖頭數多少,水產養殖就是養殖水域面積大小,對于加工認證就是加工能力大小。顯然認證規模越大,相對應的收費也就越高。有機認證中對于最低的認證規模一般沒有具體要求,比如是認證20畝地和認證1000畝地沒有要求。
第三因素:認證標準
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認證標準,目前主流的認證標準:中國有機、歐盟有機、美國有機、日本有機。不同的標準對應的市場不同,比如產品主要在中國和歐盟銷售,就需要認證中國和歐盟有機標準。認證的標準越多,相應的收費也就越貴。
第四因素:產品種類數量
產品數量比較好理解,比如認證5種產品和認證10種產品的收費有區別的,顯然是產品種類數量越多收費越貴。根據生產和市場需要適量而行!
舉例:單一面積500畝茶園有機認證的費用:2-3萬不等(不同機構,認證費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