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避作物在有機農法中雖只占了一少部分,但其功效卻是不容忽視的,它在有機農法技術上從土壤的性質、土壤診斷、土壤的改良與管理、土壤培育及栽培樣式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忌避作物的栽培有賴于健康的土壤,才能幫助陪同主作物安全順利地收成。
在有機農法的病蟲害對策上,安食直量等指出,可用害蟲的生態性及耕種性控制來抑制蟲害的發生。亦就是在資材的運用上可利用天敵、防蟲網、性費洛蒙、微生物資材、光線、銀色板、粘著帶、植物抽出物、硅藻土、苦楝油、海藻精、木酢液及忌避作物等來進行捕食、遮斷、誘引、攪亂、防止繁殖、誘殺及忌避作物混植來抑制害蟲。
另外亦可在病原菌的生態性及耕種性來控制,抑制病害的發生。資材的運用上可以利用栽培綠肥、抵抗性品種、適期栽培、胚軸切斷育苗、接木育苗、利用無病種子、微生物資料、植物抽出液、離子水、湛水、溫開水、太陽能、土壤改良、投入資材、調整土壤養分均衡、輪作及混作等,做為自然農法的病害控制方法。
有機農法忌避作物之栽培,其方法大致可分為間作法亦稱間作法、混作法、擊退法、誘引法等,雖方法有別,作法不同,但各有長處而目標一致,應視各作物有機栽培之適宜性,而適當選擇應用。
一、間作法(并作法)
間作法之主作物及間作物組合,有益情況及功效為作物對作物及空間的營養吸收,保持土壤水分減少土壤侵蝕,減少病蟲害等,例如:芹菜與韭菜在生長至茂盛時近芹菜旁韭菜仍可得伸直生長,并有享受充足日光的機會。不斷草與菜豆之根群深度互異,可從不同土層處吸取營養及生長。再萵苣與羊角豆時因羊角豆生長較慢,等到需要較大空間時萵苣將可收獲。
間作萬壽菊等時植株的根會分泌出鄰近線蟲無法靠近的物質,如曇苔屬作物根會分泌橄欖油,可中和酸性土壤,對線蟲孵化繁殖會抑制,而宜與馬鈴薯、草莓、西紅柿、薔薇混作發揮其功效。金蓮花與甘藍、胡瓜、西紅柿、胡蘿卜、果樹等均可混作,而促進主作物生長。深根作物含雜草會將主作物生長必要的礦物質,由下層送上地表層提供更多營養。亦即一般作物與其適宜間作物并作結果,作物生長好,風味佳,營養素增加,蟲害為害減少。
二、混作法
自然的旱地及林木間異種作物群生處,有作物相互被包圍生育者,其延長生育機會比單一栽培者長久,系因單作易受被害。單一作物時因集合并發散很強烈的化學物質誘引昆蟲而很容易被找到并為害。混作時有些作物會產生對抗的化學物,有些作物會生產促使昆蟲發育異常,發生變態的荷爾蒙。但昆蟲亦有對抗對自己不利的化學物質能力,可對抗有毒物質的新陳代謝排于體外的酵素,又昆蟲亦有將毒物貯存于內的另一防御手段,采用混作法可視作物、氣候環境、經營必要而自行選定,對主作物或兩者都有益者予以栽培。
三、擊退法
有些果菜園會被害蟲給全荒廢了,但其實亦有些作物昆蟲不喜歡依靠的,如大蒜、除蟲菊、薄荷、雛菊等之對一般害蟲及萬壽菊之對線蟲等則是。作物有擊退害蟲效應者,例如:大蒜、韭菜、洋蔥之猛臭對昆蟲有效,大蒜及大蒜汁噴霧液對果樹亦有效,紅洋蔥種于桃、蘋果樹旁,桃不著生蘚苔,蘋果不生蚜蟲。洋蔥苗點植于蔬菜行間害蟲可激減,于花叢間亦可。其他如香草、艾菊等之香辛作物可對害蟲的擊退亦由栽培家農戶之觀察發現,證實在較長的期間有很大的效果表現。故可依栽培主作物的需要而慎選副作物的組合,以發揮擊退效果,另外選擇抗病蟲強的品種更是有機農法栽培的一大重點。
四、誘引犧牲法
系由副作物從高價值主作物誘引其害蟲之法。由于在主作物集結之害蟲無法簡單用手捕到,故栽培副作物以誘引主作物的害蟲來寄生。其誘引亦由栽培農家本身經長年之觀察、實驗所體驗到的。但對使用副作物誘引亦有持反論者,謂主作物對害蟲若無魅力即無必要誘引。而在實際問題上誘引作物的栽培確有其必要及效果,如大規模棉花田種苜蓿時則可引開金龜子之為害。小規模之旱地亦有幾個組合發現,即由主作物西紅柿引開雀蛾,在副作物細干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肥大的幼蟲。從高價值的主作物誘引豆金龜子時,可使用副作物白色之百日草、白玫瑰或無臭之萬壽菊。豆金龜子亦可被大豆吸引,可犧牲大豆一種副作物而能幫助其他如甘藍、胡蘿卜、花椰菜、萵苣、洋蔥、香芹菜、碗豆、馬鈴薯、蕪菁等主作物,又種植金蓮花亦可將果樹等主作物的蚜蟲吸引,用植物換植物的方式解決蟲害問題。
有機農法首要重點在于土壤的培育,因若其土壤健康,病蟲害亦就自然地減少,在這雙重條件影響下,農家將可種出健康的作物來,人類食用此類作物當然就會健康愉快。除了被嚴重地污染而無法復耕的土地外,人們應依據自然之法則,尊重土壤為基本,維護生態體系,以達到人類及所有生命體之調和與繁榮,并盡力來保護現有的可耕地,努力以有機農法為目標來耕耘,而避免污染的面積再度擴大。在有機農法經營上要施用合適的有機質肥料來補足提供作物營養吸收外,更要禁止化成農藥及肥料的使用。病蟲害的防治對策上需要用生態性及耕種性的控制法,來抑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忌避作物的栽培實例
【蔥、韭菜與西瓜的混植栽培】
西瓜與甜瓜的栽培在北海道共和町發跡而出名。后因連作障害嚴重枯死,尤其因 Fusalium 而引起的蔓割病更是嚴重,雖經土壤消毒,但因成本、安全性問題,且只能做為一時的解決,故隨后被判斷用土壤消毒不適而中止使用。1986 年在楞木縣由于蔥對匏瓜的混植效果被肯定因為發現西瓜的蔓生育良好,根面絲狀菌減少,根褐變度降低。香瓜的混植蔥亦獲得同樣結果。其栽培法為蔥播程天移植于盆側,瓜苗則移植于盆中央,并于適期定植于本圃。剛開始時生產者是半信半疑,至目前蔥的混植已廣及整個地區。惟蔥的混植不但在瓜類根部,在其蔓藤先端亦應種植才可完全根絕病害。
【蔥、韭菜混植防治病菌】
蔥、韭菜等蔥屬(包括大蒜、分蔥等)均含有多量硫黃化合物,因這些化合物為蔥屬間特別有的強烈異臭,且具有抗菌作用。同樣地加萬壽菊亦是,在這情況下萬壽菊的根亦會分泌含硫黃化合物而對線土顯示忌避作用。蔥、韭菜根的位置希望能在對象作物(混植作物)所伸長的根部相同住置,使由蔥、韭菜等的寄生菌核菌之拮抗作用,而來抑制病害菌的繁殖。
蔥、韭菜等忌避作物的栽培,因西紅柿根較深以混植韭菜較宜,定植時西紅柿的根需置于韭菜的根上,又因任何一個根感染即會引起枯死,故畦上部位亦需種植韭菜以防半身萎凋病等。
淺根而廣伸的作物如香瓜、西瓜、南瓜等則較宜與蔥混作,如草莓的母株即以 l 株伴種l支蔥,已伸長蔓莖的伴種 2 支蔥,又如菠菜等撒播者即每隔 30 公分縱橫各種l支蔥苗為宜。
【香草與蔬菜的混植】
據栗田匡氏等謂多數的香草對其附近的植物均有良好的影響,所有的蔬菜大部分均領受到良好香草類的恩惠香味,諸如蝦夷蔥(細香蔥)、立厲香草、鼠尾草、紫苑、香芹菜、歐洲薄荷、牛藤草薄荷、紫丁草等均是,惟苦艾草及苗香則不如此,其臭味較濃。倘若將這些香草種植于栽培床的床端或境栽,則這些作物均將會得到拒絕紋白蝶般地亦對某種害蟲一樣地那么有忌避效用。
栽種香草類有個好處,在于只要將少數的香草種植于菜園的周圍或畦端,則可使其芬芳香味放出于空氣中。有些香草因近處種有蕁麻,因受其刺激而香草會增強其香味或臭味。
種植于蕁麻邊的薄荷,其精油量會增加約 2 倍。而蓍草則會促使香草的香味提高。混植有香草的作物總比單獨栽培的更堅實而密生地生育。作物在非常貧弱的石礫地間作如下述香草時可在短期間內,即會有非常密生的狀態形成,諸如:立麝香草、蕓香、牛藤草薄荷、鼠尾草、歐洲草薄荷、及歐洲苦艾草等就是。香草是使優良菜園的耕作得以維持的另一功勞,就是能由生物學的來防治害蟲及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