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徽農業發展方向
一、糧食安全與產能提升
1.江淮糧倉建設工程
目標:推動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力爭2025年總產站穩800億斤臺階。
路徑:實施"四良兩優一智"增糧工程(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優鏈、優農、智慧農業),新增高標準農田300萬畝以上。
重點區域:阜陽等產糧大市,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強化糧食生產全鏈條保障。
2.種業創新與科技攻關 - 啟動重大農業科技攻關行動,聚焦種業創新,打造合肥"種業之都",推動雜交水稻種子出口全國領先。
建設"4+1"農業高校聯盟科創平臺,力爭到2027年取得100項重大農業科技成果。
二、農業科技與數字化轉型
1.智慧農業推進計劃
目標:2025年培育150個智慧農(牧、漁)場,打造500個數字農業農村應用場景。
技術應用:推廣物聯網、AI、無人機等,實現精準灌溉、環境監控、病蟲害智能預警。
政策支持:農機購置補貼向先進適用機型傾斜,淘汰低端農機。
2.農業新質生產力培育 - 推動農業設施化改造與數字化轉型,發展"三生一智"(生產、生態、生活與智慧農業)融合模式。
試點智慧牧場項目,對智能化設備購置給予30%、最高150萬元補貼。
三、產業升級與集群發展
1.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建設
打造"頭雁產業":重點支持黃山臭鱖魚、淮南牛肉湯、碭山酥梨等特色品牌,推動全產業鏈產值超300億元。
培育新型業態: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項目,建設示范點、農業公園等體驗式業態。
2.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業態拓展
賦能傳統產業: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如淮南牛肉湯全產業鏈企業達235家,產值突破300億元。
發展休閑農業:依托徽州文化、黃山茶園等資源,開發文化體驗、教育科普等復合型項目。
四、和美鄉村與可持續發展
1.基礎設施與人居環境改善
實施農村公路改造800公里,推進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20個以上縣區。
建設500個省級美麗宜居村,推廣"五星庭院"評選。
2.生態保護與文化賦能
推廣綠色生產方式,開展鹽堿地改良試點,強化耕地非糧化整改。
挖掘農耕文化,打造1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五、政策保障與機制創新
1.財政與金融支持
省級財政設立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補助,優先支持智慧農業、種業創新項目。
探索"財政+保險+信貸"聯動機制,對新型經營主體給予貼息貸款支持。
2. 農村改革試點
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試點,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健全脫貧攻堅資產長效管理機制,清查并盤活國家投入形成的資產。
總結:安徽省2025年農業政策以"科技賦能、產業升級、生態優先"為主線,聚焦糧食安全底線、智慧農業突破、產業集群升級三大核心任務,同時通過政策創新與資源整合推動鄉村振興。建議重點關注合肥種業創新區、皖北糧食主產區、皖南休閑農業帶的差異化發展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