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安徽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安徽省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施意見的通知》(皖農機〔2024〕117號),現將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是一項重要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自2004年實施以來,已有近20年的歷史。該政策旨在通過財政支持,鼓勵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機械化水平。該政策的實施不僅促進了農業現代化,還有效支撐了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穩定供給。從最初的試點到現在的全面推廣,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已成為我國農業支持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4-2026年是新一輪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實施周期。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施意見〉的通知》(農辦機〔2024〕3號)精神,為進一步實施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結合我省實際,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財政廳聯合制定印發了《安徽省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施意見》。
二、出臺過程
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施意見〉的通知》(農辦機〔2024〕3號)精神,省農業農村廳在深入調研并召開專家論證會的基礎上,牽頭起草了《安徽省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征求、合理吸納社會公眾及省、市、縣相關單位意見,與省財政廳充分溝通并達成一致意見后,形成《實施意見(送審稿)》,通過重大事項決策合法性審查及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審查,經省農業農村廳2024年第11次廳長辦公會審議通過。2024年10月9日,《實施意見》由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
三、主要內容
《安徽省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施意見(送審稿)》共分九個部分:
(一)總體要求。明確2024-2026年我省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工作的總體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
(二)實施重點。明確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在穩產保供、補貼額調整、支持農機科技自主創新、風險防控以及提升服務效能等方面的重點推進方向。
(三)補貼范圍和補貼機具。明確我省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機具種類范圍為23大類49個小類133個品目,各縣補貼范圍選取原則和補貼機具產品資質等。
(四)補貼對象和補貼標準。明確補貼對象范圍,購機限制要求,重點機具補貼標準調整依據和實際補貼比例較高時的處理措施等。
(五)資金分配與使用。明確補貼資金使用范圍,報廢更新補貼實施要求、財政補貼資金保障和創新產品資金使用限制等。明確資金支出責任和兌付要求。
(六)農機產銷企業責任。明確農機產銷企業自愿參與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所承擔的責任。
(七)補貼操作程序。明確我省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按照“自主購機、定額補貼、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方式實施的具體補貼操作程序。
(八)實施要求。明確各級農業農村、財政和相關部門的職責。要求相關部門加強領導,明確分工;加強鑒定,強化支撐;優化服務,提升效能;公開信息,接受監督;加強監管,嚴懲違規。
(九)附件。明確我省2024-2026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范圍和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的購機者信息公示格式。
四、創新舉措
一是在支持重點方面突出穩產保供。以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為著力點,將更多先進適用機具有序納入補貼范圍,聚焦機播(機插)增產和機收減損,重點支持高性能播種機、智能高速插秧機、大型智能高端聯合收獲機械等有助于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丘陵山區農業生產急需、農機裝備補短板、農業其他領域發展急需,以及事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農業機械(以下統稱“重點機具”)的推廣應用。
二是在補貼標準方面做到有升有降。將水稻插秧機、履帶自走式旋耕機、差速轉向履帶式拖拉機、窄履帶水稻收割機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機械等部分重點機具的補貼額測算比例提高到35%。對省內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后、不符合實際應用情況、群眾反映問題較多、實際使用性能較差的機具建立清單,實行降低補貼標準、退坡處理直至退出補貼范圍。
三是在實施創新方面著力先行先試。積極開展農機新產品試點,將符合條件的專項鑒定產品列入補貼范圍;繼續開展連棟溫室、糧食烘干等成套設備試點;加快先進適用創新機具推廣應用,對短板機具目錄范圍內取得研發突破、亟待熟化定型的創新產品,給予特定補貼支持;積極爭取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
四是在風險防控方面提高監管水平。運用全國農機作業指揮調度平臺及地方平臺,推進補貼機具唯一身份識別,發揮大數據信息優勢,提升違規行為排查和監控能力。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和多部門聯動,完善省、市、縣三級監管機制,全流程加強補貼機具研產推用各環節監督管理。鼓勵支持農機行業協會發揮引領行業自律功能,強化社會監督。
五是在補貼兌付方面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簡化資金兌付流程,增加結算批次,推進補貼全流程線上辦理,提高補貼辦理便利性,確保及時兌付。加強補貼資金管理,落實專款專用要求,加大對超期不兌付、兌付慢問題治理力度,補貼預算執行情況與下一年度資金安排掛鉤。
五、貫徹實施工作要求
一是加強領導,明確分工。各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建立健全政府領導下的聯合實施和監管機制,切實加強組織協調,密切溝通配合,健全完善風險防控工作制度和內部控制規程,明確職責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加強鑒定,強化支撐。省農機試驗鑒定站加快農機專項鑒定大綱制修訂,公布鑒定產品種類指南,規范開展鑒定,及時公開鑒定證書、鑒定結果和產品主要技術規格參數信息,嚴把鑒定(認證)證書發放關口。
三是優化服務,提升效能。各地落實補貼申請限時辦理要求,加快補貼申請受理、資格審核、機具核驗、資金兌付等工作。推廣應用“皖事通”手機APP申請補貼,開展非現場補貼申請,補貼機具核驗預約等便民服務。
四是公開信息,接受監督。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加大補貼政策宣傳力度,全方位開展宣傳解讀,著力提升政策知曉度和實施透明度。健全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信息公開專欄,按年度公告近三年縣域內補貼受益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五是加強監管,嚴懲違規。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強風險防控和異常情形主動報告,更加嚴格實施信用管理和農機產銷企業承諾制。強化農業農村和財政部門牽頭,其他部門支持的聯合查處和省際聯動處理,對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
各縣(市、區)農業農村、財政部門根據本意見,結合實際制定印發縣級實施方案,報市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備案同意后實施。
發布單位:農機化管理局;政策咨詢電話:0551-6261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