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客戶為了迎合自己銷售產品的用途,絞盡腦汁去變動一些成語或者修改一些字的筆畫來避開審查員的近似審核,這些小聰明,往往適得其反,小編先帶大家看一組奇葩的商標名字!
消炎藥:快治人口——(膾炙人口)
熱水器:隨心所浴——(隨心所欲)
止咳藥:咳不容緩——(刻不容緩)
摩托車:騎樂無窮——(其樂無窮)
營養液:口蜜腹健——(口蜜腹劍)
電蚊香:默默無蚊——(默默無聞)
現實中,商標局也不會允許這樣的用語注冊為商標使用。因為在眾多不能作為商標使用的情況中,其中一種就是「不規范漢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
商標局為什么要限制這些漢字?哪些屬于不規范漢字?
不規范漢字具體的標準是什么?在商標審查標準中主要列舉了兩種形式:
1、商標中含有不規范漢字
2、商標是對成語的不規范使用
具體是什么情況?審查標準中也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是缺少筆畫,第二個是對成語的改寫,這兩種情況基本上都很難注冊下來。
對于使用不規范漢字進行商標申請的,審查員一般主要依據《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進行駁回:該標志用作商標易產生不良影響。
也就是說,不規范漢字的兩種典型情況都是考慮到它們容易誤導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的認知。
下面舉幾個因為使用不規范漢字申請商標而被駁回的現實案例:
1、缺筆少劃
有些字體為了藝術感,可能這少一點,那少一橫的,這種缺少筆畫的文字,就屬于不規范使用。
2、文字缺失
有些是只含有文字本身的一部分,改變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容易使消費者對其書寫造成錯誤認知。
再看一些因為字體影響閱讀被駁回的案例:
運河湖畔 駁回原因:運為非規范漢字被駁回
上坐 駁回原因:坐為非規范漢字被駁回
坐視布管 駁回原因:坐為非規范漢字被駁回
漢字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更是中華民族進行日常交流的主要文字。同時,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漢語內部的方言也是多且復雜,這些都給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人們的交流帶來一些困難。作為唯一能夠跨越方言隔閡,溝通各兄弟民族交際的漢語就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語。而漢字,則是記錄這種共同語的最好工具。不規范使用漢字,是對中華文明的破壞,將損害社會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不良的社會后果。《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作為絕對禁止作為商標使用標志的條款,適用于不規范使用漢字商標的授權審查,完全符合法律精神,有效地維護了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綜上,禁止市場主體在商標注冊和使用中臆造出大量的不合規范漢字,能有效規制漢字的準確使用,持續提升我國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水平,促進中國文化的健康發展和中華文明成果的良性傳承。